教育戏剧的六种教学模式之探讨
2017-11-24

戏剧是一种非常富有魅力的教学方式,而当把英语用戏剧的模式展现时,会让本身就喜欢故事的孩子们真正生活在故事中。戏剧让故事中的角色“活”了过来。大风车戏剧英语的课程开发基于对戏剧和教育戏剧的研究,以下是我们在课程研发中参考的关于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的资料,用于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三、程序戏剧(process drama)的教学模式

程序戏剧是在所选定的某一个空间与时间之中,来激发创造出学生参与的戏剧世界。它是依参与者所共同感知、发展与呈现的一种表演学习的实作活动。程序戏剧的进行基本上学生并不依赖剧本,也不分辨何者为演员与观众,所以活动所发展的戏剧,往往也不一定有如预期的结局,因此,这种的教学内容是无法复制的学习经验。

程序戏剧主要在运用事件发生与进行的情节序列做设计,将教学的内容转化成可以让学生活动的戏剧形式。为达教学效果,在选择吸引学生注意的前文(pre-text)作为开端时,是不拘于时间发展的顺序,所以往往采压缩的戏剧时空形式。教师有意的从戏剧故事的「中段」开始,先介绍一个已经发生的情况,以吸引参与者进入戏剧的世界,以便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出参与扮演的角色与后续的内容。兹以O’Neill进行的代表性程序戏剧Frank Miller为例,按情节段发展的序列介绍如下:

1. 教师向全体宣布一项新消息,米勒先生将要回到家乡来了!他离开家乡十年,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回来呢?(以「前叙文」引起学生注意)

2. 教师叙述他出现可能的情况或地方,请各小组讨论他出现的时间与地点。(戏剧外的「讨论与协商」)。

3. 各小组以静止画面(tableaux)来呈现米勒先生过去在家乡的生活情况(组合活动,建立「过去与现在」的关系)。

4. 各小组演练与米勒遭遇的情况,尝试演出在不同的地点遇到陌生人的情况。(全体同时「反应」出他们的遭遇)。

5. 让其中的几组学生将发现和遭遇米勒的情况表演出。(观众的感觉并说出其意义)。

6. 两人一组,讨论这件特殊又复杂的事情。是否有人了解他或害怕他?为什么?各小组中有一半,认为应将这消息告诉他的妻子撒拉与他的儿子。(引发了更多人的「反应」)。

7. 游戏——猎人与猎物。全体围一个大圆圈,两人蒙上演,一人为猎人,一人为猎物。(建立戏剧的张力,「回忆」当初团体聚会)

8. 教师叙述目前发展的情况(参与者协助教师「回忆」过去的细节)

9. 两人一组,一人为米勒,一人为儿子,扮演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况。(深入角色处理的「情况」)

10. 论坛剧场(Forum theatre)。选两位自愿学生来扮演,儿子告诉妈妈有关他遇到米勒先生的情况。让每人期待两人的反应的情况(「观众参与」表演与对话)。

11. 一个梦的序列(A dream sequence)。全班分为三人一组,请每组用音效动作来建构一个梦,来显示米勒一家人的期望。(同样的主题,在每一个「梦」中出现不同的情况)。

12. 三人一组,即兴演出家庭用餐的场景。(教师到各组巡视)。

13. 征询自愿表演组,演出三人紧张关系的场景,加入人物的内在的心声(inner voice)。这个场景要以威胁的暴力与疏离作为结束。(以观众认为的张力,来「暗示」设未来的情况)

14. 将先前所做的静止画面再做一次,每一个小组的米勒都被其他人所孤 立。另一位人物加入剧中来结束这出戏。(划定「时间」的限制,发现米勒孤独的人,显示他尝试着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环境)。

在程序进行中,教师需掌握各个事件产生变化的重要的关键时刻或场景,以戏剧与剧场的技巧设计,如:梦想、疯狂、音乐、歌唱或舞蹈等,供学生演练或发展情节。透过教师、表演者、同学观众的互动、询问等活动,来进行完整个的多元化教学,使学生宛如经历了一个自己参与探索与表现的历程。至于如何能让课程进行的精彩,学生演练的关键时刻事件,就是教师设计课程掌握的重点。

四、百宝箱(Compound stimulus)的教学模式

百宝箱的教学模式是英国戏剧学者约翰桑姆斯(John Somers)为教育剧场所作的一种戏剧创作方法。2000年,台湾艺术艺术大学举办「国民中小学戏剧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时,由约翰桑姆斯本人引介至台湾。其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所关切的议题,包括: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歧视问题、两性议题等,创作出一出戏剧,提供学校作一场教育剧场的演出,以达到教育学生之目的。

百宝箱的教学模式是经由找寻问题的发生的原因,包含了问题发生的人、事、地、物等因素。因此,教师于课堂开始之初,就要能提供一些问题发生的相关一些线索或证物,它多半是一包东西,可能是一个公文包、一个书包、一个塑料袋,里面的器物可能有:信件、便条、公文、录音带、光盘、一两本书或杂志、小玩偶、首饰、或一些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用品等。从这些资料与器物中,都间接地显示出,何人?何时?何地?因何?为何?如何?相关的因素。当这些因素被发现与找寻之后,透过学生的对话与即兴创作发展,将可能的戏剧情况、事件或故事重新的塑造出来,并且将之以戏剧的扮演方式予以呈现。兹以《我们也不想这样》的教学程序介绍如下:

1.教师说明戏剧要素:戏剧创作的开端,甚至组合、拼凑出一个戏剧故事。本课程是以一个概念,从一个书包开始,探索书包主人的故事、生活、想法,进而将之创作成一个戏剧作品,再经过排练、展演,提供一个包含主题学习与美学赏析的课程。

2.教师入戏(扮演辅导老师)说明事件的情况:今天,你们班的同学杨育伟缺席了,没有和他家长联络,学校也都找不到他,一直到中午,工友伯伯才在后门附近的厕所发现这个书包。和导师、家长讨论后,决定由我来跟你们聊聊。他们也同意让我们打开育伟的书包,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讯息。你们觉得呢?嗯,那我们就开始吧。有没有谁愿意先来?请拿一样东西,然后描述给大家听……

3.讨论:学生分组,自取出书包内的几项物品,描述物品,探索不同的物品,学生们慢慢探索、讨论、互动,学生逐渐建构百宝箱背后的故事与角色,拼凑出育伟的故事,在讨论中,表达对这个故事的想法。

4.生活圈子:各小组以墙报纸,写出有关伟育的家住址、亲人、平常闲暇的娱乐、工作学习的情况等,相关的数据。

5.坐针毡:学生挑选他们有兴趣的角色,针对问题不断的提问。被询问的同学,以第一人称,尽可能的回答有关角色的各种情况,以利同学更进一步了解人物的背景因素与故事。

6.故事讨论:以学生为出发点来完成许多片段或全部的故事。

7.剧场论坛:各组介绍故事中最剧关键的原因,作扮演,其他同学即兴参演。

8.静止画面:学生与教师排练画面,各组将说明(Exposition)、动作上升(Rising action)、高潮(Climax)、结束(Denouement)的四阶段,以四格漫画之画面做呈现。

9.即兴创作:建立更多的故事片段,包括角色所处的情境,所受到的各种压力等等,一步步将学生领向完成更细密的故事连结。经过反复练习并作分组呈现,观察讨论各组并于对照后来分享与建议。

10.排演:粗排(走位并加入可运用之大小道具作一排练)、细排(进入角色并修正情绪反应使其更为流畅)、整排(反复练习)、技排(配合灯光音效或音乐)。

11.学生创作呈现:检视这段排练及演出的过程有无缺失,若有可能亦可邀情其他班级同学观赏并讨论其中的议题。

教育戏剧可以利用百宝箱的创作模式,达到深入情况的内容、了解人物行为的动机、探索事件各种可能的原因、发展出各种可能的情况、发现可能的事实或真相,来解除心中的疑惑,获得应有的知识而应用于生活之中。

百宝箱的技巧主要是利用人类的好奇心与寻找真相的心理,以一些相关却又不完整的数据、对象、证据或线索中,在领导者的引导构思下,找出问题所在,由参与者共同构建出事件或故事的完整全貌。这种技巧提供了教育戏剧课程的一种探索与开发式的教学模式。

五、专家的外衣(the mantle of the expert)的教学模式

「专家的外衣」是英国戏剧教育家桃乐丝.希思考特(Dorothy Heathcote)所创的教学模式。所谓「专家」是指学生,而当教师赋予学生为某个专家的角色时,就是为他们披上了专家的外衣扮演起专家的角色了。因此,与学生相对应的角色扮演作为互动学习的老师,就有必要先进入角色,称之为:「教师入戏」(Teacher in role)以作为情况与事件发展的引导,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专家的外衣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虚构的。教师须以「假设」的条件与学生做清楚的约定,并建构一个事件的开端,如:我收到了两封信说……、我看到一部警车停在……等。将戏剧虚构的过程作为学习的媒介,以学习不同的学科等教学概念与内容。长期观察希思考特教学的蓓蒂.珍.华格纳(Betty Jane Wangner)就其教师入戏的特点认为:「希思考特最有效的教学工作就是她进入与离开角色的技巧上。她进入角色时能推动与提高学生的情绪,而离开角色时是则可达到一个适当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客观地反应。她帮助激励参与着表达情绪,而一段时间之后,她又将之搁置一旁再冷静的检视他,使学生在心智上,就她所称的「冷静地带」(cool strip)中成长。亦就是学生要有反思讨论与厘清观念的结束。

专家的外衣的教学模式的特色是在于就是从整体角度来检视主题中的某个部分时所采用的核心方法。兹以教师应用于学生生活课程的「环保小专家」单元教学为例:

1.单元设计理念:本单元是以魔法国王寄来的土地公遇到困难的一封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内容是描述土地公所遭遇到的环境困难,请小专家协助土地公解决困难。在此单元中,学生将化身为环保小专家,协助土地公解决他的困扰,完成小专家的任务。教师以土地公有难设计一封求救信的情境,让学生重视到垃圾的问题,运用「专家外衣」策略让学生化身为环保专家,寻求垃圾污染问题,并进行垃圾的观察,最后获得的结果是有些垃圾是不能分解腐化将成为回收垃圾,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工作,落实环保工作。

2.教学准备:

(1)预先把两三包垃圾分别藏在树丛下,就在操场旁的那块空地。

(2)课程实施前一天请同学带铲子。

(3)土地公的一封信。

3.教师入戏叙述:

教师先告知同学今日课程的内容,请各位同学扮演环保小专家。然后说:「各位小专家,魔法国王寄给我们一封信,这封信说:我是大地的守护之神土地公,有一包东西在我的土地里很久了,它让我每天都很难过,无法舒舒服服的睡觉……。各位小专家,你们想想看,土地公到底发生了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他。你们再想想看到底那包东西是什么?」

学生甲小专家:应该是金币。

学生乙小专家:不对,应该是宝石。

学生丙小专家:我想应该是恐龙化石。

老师说:「有可能哦!但也有可能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让我们依照土地公给我们的指示地图去挖挖看就知道答案了!」

4.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

老师着学生去校园后操场进行「土地公有难」的探险之旅。让每个小朋友带着从家里带铲子,到了地图所标示的地点就开始寻找并到处挖让土地公困扰的东西,有人找到老师预藏的那包垃圾,但也有人不以为意继续挖。老师也不直接说找到了,因为看到他们挖得很高兴就让他们继续找,结果后来的发现让人觉得很惊讶。因为他们挖出很多塑料碎片,那是前几年学校操场在整修更换PU跑道所留下来的碎片,现在居然还埋在土里没清干净,有一些磨石子的石块,还有楼上教室掉下来的尺、一些文具用品。例如:橡皮擦、笔盖之类,而这些东西就埋在土里,反而后来挖掘的结果更真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却挖出了前几年学校尚未清除干净的废弃物,真是令人讶异,比设计的情况更真实。于是大家就将挖出来的各种东西拿回教室去。

5.讨论:

回到教室,教师让拿起来看这些不能腐烂的废弃物,讨论让土地公很困扰的东西是怎么来的?老师让同学对所看到的垃圾表示意见。

小朋友说:「天哪!真的!这个学校的跑道这么久了那个塑料皮竟然还不会腐烂还在那边。」

又有人说:「居然还有一个塑料袋包着的面包!」

老师说:「还有尺,我们班讨论的结果是东西真的不能乱丢,大地都没办法去消化这些东西。」班上同学接着继续表达自己的意见……

6.实际行动:

教师说明资源回收的方法,期待这样爱护地球的实际行动,资源回收的工作要主动做,随即进行资源回收的分类学习活动,大家非常的认真学习,并确实的完成,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单元之教学,藉由「专家的外衣」模式从教师入戏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实际经验,并在经验中察觉垃圾对大地污染的影响,进而理解资源回收的重要性。这是应用希思考特的「信以为真」教学环境系建立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兴趣,由学习者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产生之动力。据此形成:如何建立一个共同生活经验中关切的问题?如何发展问题?如何持续深入问题?以利于学生进入学习探索的情境中的小组演练。

教师入戏的角色必须顺应学生学习的情况而调整,要能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她的教学模式是要能为学生建立自然的学习环境,确立师生彼此的角色。希思考特认为:「戏剧的学习媒介功能是在即兴表演中产生,即兴表演的本质是在假设的共识中表现出生活的某一层面。」。因此,如何建立起一个令人信以为真的情况,让参与者自然地透过戏剧性的活动进行演练便显得十分重要。

相关推荐
大风车幼儿园2024年度工作重点
  计划,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起点,并贯穿于运营管理的始终,是园长对园所工作的内容、规划、步骤、方式、资源分配等...
大风车幼儿园2024年1月工作重点提示
请各幼儿园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落地、执行到位,从而不断提升园所教育教学品质,提升园所形象....
全国培训 | 【风车汇智学堂】全国儿童综合素养课程师资培训圆满落幕!
风车汇智学堂 全国儿童综合素养课程师资培训 山东·济南 见证成长·圆满结束 2023年8月1日-8月5日,大风车教育...
开班啦!风车汇智学堂•全国儿童综合素养课程师资培训今日开讲!
▲首届“风车汇智学堂全国儿童综合素养课程“师资培训班    8月1日,《风车汇智学堂•全国儿童综合素养课程...
幼儿园美术课6个创意手工绘画制作,美美哒!
1、猫头鹰 土豆切半,切去中间部分,就是猫头鹰的雏形,注意啊,中间不要切太多了~ 再用其他颜...

教育戏剧的六种教学模式之探讨2017-11-24

戏剧是一种非常富有魅力的教学方式,而当把英语用戏剧的模式展现时,会让本身就喜欢故事的孩子们真正生活在故事中。戏剧让故事中的角色“活”了过来。大风车戏剧英语的课程开发基于对戏剧和教育戏剧的研究,以下是我们在课程研发中参考的关于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的资料,用于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三、程序戏剧(process drama)的教学模式

程序戏剧是在所选定的某一个空间与时间之中,来激发创造出学生参与的戏剧世界。它是依参与者所共同感知、发展与呈现的一种表演学习的实作活动。程序戏剧的进行基本上学生并不依赖剧本,也不分辨何者为演员与观众,所以活动所发展的戏剧,往往也不一定有如预期的结局,因此,这种的教学内容是无法复制的学习经验。

程序戏剧主要在运用事件发生与进行的情节序列做设计,将教学的内容转化成可以让学生活动的戏剧形式。为达教学效果,在选择吸引学生注意的前文(pre-text)作为开端时,是不拘于时间发展的顺序,所以往往采压缩的戏剧时空形式。教师有意的从戏剧故事的「中段」开始,先介绍一个已经发生的情况,以吸引参与者进入戏剧的世界,以便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出参与扮演的角色与后续的内容。兹以O’Neill进行的代表性程序戏剧Frank Miller为例,按情节段发展的序列介绍如下:

1. 教师向全体宣布一项新消息,米勒先生将要回到家乡来了!他离开家乡十年,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回来呢?(以「前叙文」引起学生注意)

2. 教师叙述他出现可能的情况或地方,请各小组讨论他出现的时间与地点。(戏剧外的「讨论与协商」)。

3. 各小组以静止画面(tableaux)来呈现米勒先生过去在家乡的生活情况(组合活动,建立「过去与现在」的关系)。

4. 各小组演练与米勒遭遇的情况,尝试演出在不同的地点遇到陌生人的情况。(全体同时「反应」出他们的遭遇)。

5. 让其中的几组学生将发现和遭遇米勒的情况表演出。(观众的感觉并说出其意义)。

6. 两人一组,讨论这件特殊又复杂的事情。是否有人了解他或害怕他?为什么?各小组中有一半,认为应将这消息告诉他的妻子撒拉与他的儿子。(引发了更多人的「反应」)。

7. 游戏——猎人与猎物。全体围一个大圆圈,两人蒙上演,一人为猎人,一人为猎物。(建立戏剧的张力,「回忆」当初团体聚会)

8. 教师叙述目前发展的情况(参与者协助教师「回忆」过去的细节)

9. 两人一组,一人为米勒,一人为儿子,扮演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况。(深入角色处理的「情况」)

10. 论坛剧场(Forum theatre)。选两位自愿学生来扮演,儿子告诉妈妈有关他遇到米勒先生的情况。让每人期待两人的反应的情况(「观众参与」表演与对话)。

11. 一个梦的序列(A dream sequence)。全班分为三人一组,请每组用音效动作来建构一个梦,来显示米勒一家人的期望。(同样的主题,在每一个「梦」中出现不同的情况)。

12. 三人一组,即兴演出家庭用餐的场景。(教师到各组巡视)。

13. 征询自愿表演组,演出三人紧张关系的场景,加入人物的内在的心声(inner voice)。这个场景要以威胁的暴力与疏离作为结束。(以观众认为的张力,来「暗示」设未来的情况)

14. 将先前所做的静止画面再做一次,每一个小组的米勒都被其他人所孤 立。另一位人物加入剧中来结束这出戏。(划定「时间」的限制,发现米勒孤独的人,显示他尝试着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环境)。

在程序进行中,教师需掌握各个事件产生变化的重要的关键时刻或场景,以戏剧与剧场的技巧设计,如:梦想、疯狂、音乐、歌唱或舞蹈等,供学生演练或发展情节。透过教师、表演者、同学观众的互动、询问等活动,来进行完整个的多元化教学,使学生宛如经历了一个自己参与探索与表现的历程。至于如何能让课程进行的精彩,学生演练的关键时刻事件,就是教师设计课程掌握的重点。

四、百宝箱(Compound stimulus)的教学模式

百宝箱的教学模式是英国戏剧学者约翰桑姆斯(John Somers)为教育剧场所作的一种戏剧创作方法。2000年,台湾艺术艺术大学举办「国民中小学戏剧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时,由约翰桑姆斯本人引介至台湾。其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所关切的议题,包括: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歧视问题、两性议题等,创作出一出戏剧,提供学校作一场教育剧场的演出,以达到教育学生之目的。

百宝箱的教学模式是经由找寻问题的发生的原因,包含了问题发生的人、事、地、物等因素。因此,教师于课堂开始之初,就要能提供一些问题发生的相关一些线索或证物,它多半是一包东西,可能是一个公文包、一个书包、一个塑料袋,里面的器物可能有:信件、便条、公文、录音带、光盘、一两本书或杂志、小玩偶、首饰、或一些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用品等。从这些资料与器物中,都间接地显示出,何人?何时?何地?因何?为何?如何?相关的因素。当这些因素被发现与找寻之后,透过学生的对话与即兴创作发展,将可能的戏剧情况、事件或故事重新的塑造出来,并且将之以戏剧的扮演方式予以呈现。兹以《我们也不想这样》的教学程序介绍如下:

1.教师说明戏剧要素:戏剧创作的开端,甚至组合、拼凑出一个戏剧故事。本课程是以一个概念,从一个书包开始,探索书包主人的故事、生活、想法,进而将之创作成一个戏剧作品,再经过排练、展演,提供一个包含主题学习与美学赏析的课程。

2.教师入戏(扮演辅导老师)说明事件的情况:今天,你们班的同学杨育伟缺席了,没有和他家长联络,学校也都找不到他,一直到中午,工友伯伯才在后门附近的厕所发现这个书包。和导师、家长讨论后,决定由我来跟你们聊聊。他们也同意让我们打开育伟的书包,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讯息。你们觉得呢?嗯,那我们就开始吧。有没有谁愿意先来?请拿一样东西,然后描述给大家听……

3.讨论:学生分组,自取出书包内的几项物品,描述物品,探索不同的物品,学生们慢慢探索、讨论、互动,学生逐渐建构百宝箱背后的故事与角色,拼凑出育伟的故事,在讨论中,表达对这个故事的想法。

4.生活圈子:各小组以墙报纸,写出有关伟育的家住址、亲人、平常闲暇的娱乐、工作学习的情况等,相关的数据。

5.坐针毡:学生挑选他们有兴趣的角色,针对问题不断的提问。被询问的同学,以第一人称,尽可能的回答有关角色的各种情况,以利同学更进一步了解人物的背景因素与故事。

6.故事讨论:以学生为出发点来完成许多片段或全部的故事。

7.剧场论坛:各组介绍故事中最剧关键的原因,作扮演,其他同学即兴参演。

8.静止画面:学生与教师排练画面,各组将说明(Exposition)、动作上升(Rising action)、高潮(Climax)、结束(Denouement)的四阶段,以四格漫画之画面做呈现。

9.即兴创作:建立更多的故事片段,包括角色所处的情境,所受到的各种压力等等,一步步将学生领向完成更细密的故事连结。经过反复练习并作分组呈现,观察讨论各组并于对照后来分享与建议。

10.排演:粗排(走位并加入可运用之大小道具作一排练)、细排(进入角色并修正情绪反应使其更为流畅)、整排(反复练习)、技排(配合灯光音效或音乐)。

11.学生创作呈现:检视这段排练及演出的过程有无缺失,若有可能亦可邀情其他班级同学观赏并讨论其中的议题。

教育戏剧可以利用百宝箱的创作模式,达到深入情况的内容、了解人物行为的动机、探索事件各种可能的原因、发展出各种可能的情况、发现可能的事实或真相,来解除心中的疑惑,获得应有的知识而应用于生活之中。

百宝箱的技巧主要是利用人类的好奇心与寻找真相的心理,以一些相关却又不完整的数据、对象、证据或线索中,在领导者的引导构思下,找出问题所在,由参与者共同构建出事件或故事的完整全貌。这种技巧提供了教育戏剧课程的一种探索与开发式的教学模式。

五、专家的外衣(the mantle of the expert)的教学模式

「专家的外衣」是英国戏剧教育家桃乐丝.希思考特(Dorothy Heathcote)所创的教学模式。所谓「专家」是指学生,而当教师赋予学生为某个专家的角色时,就是为他们披上了专家的外衣扮演起专家的角色了。因此,与学生相对应的角色扮演作为互动学习的老师,就有必要先进入角色,称之为:「教师入戏」(Teacher in role)以作为情况与事件发展的引导,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专家的外衣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虚构的。教师须以「假设」的条件与学生做清楚的约定,并建构一个事件的开端,如:我收到了两封信说……、我看到一部警车停在……等。将戏剧虚构的过程作为学习的媒介,以学习不同的学科等教学概念与内容。长期观察希思考特教学的蓓蒂.珍.华格纳(Betty Jane Wangner)就其教师入戏的特点认为:「希思考特最有效的教学工作就是她进入与离开角色的技巧上。她进入角色时能推动与提高学生的情绪,而离开角色时是则可达到一个适当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客观地反应。她帮助激励参与着表达情绪,而一段时间之后,她又将之搁置一旁再冷静的检视他,使学生在心智上,就她所称的「冷静地带」(cool strip)中成长。亦就是学生要有反思讨论与厘清观念的结束。

专家的外衣的教学模式的特色是在于就是从整体角度来检视主题中的某个部分时所采用的核心方法。兹以教师应用于学生生活课程的「环保小专家」单元教学为例:

1.单元设计理念:本单元是以魔法国王寄来的土地公遇到困难的一封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内容是描述土地公所遭遇到的环境困难,请小专家协助土地公解决困难。在此单元中,学生将化身为环保小专家,协助土地公解决他的困扰,完成小专家的任务。教师以土地公有难设计一封求救信的情境,让学生重视到垃圾的问题,运用「专家外衣」策略让学生化身为环保专家,寻求垃圾污染问题,并进行垃圾的观察,最后获得的结果是有些垃圾是不能分解腐化将成为回收垃圾,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工作,落实环保工作。

2.教学准备:

(1)预先把两三包垃圾分别藏在树丛下,就在操场旁的那块空地。

(2)课程实施前一天请同学带铲子。

(3)土地公的一封信。

3.教师入戏叙述:

教师先告知同学今日课程的内容,请各位同学扮演环保小专家。然后说:「各位小专家,魔法国王寄给我们一封信,这封信说:我是大地的守护之神土地公,有一包东西在我的土地里很久了,它让我每天都很难过,无法舒舒服服的睡觉……。各位小专家,你们想想看,土地公到底发生了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他。你们再想想看到底那包东西是什么?」

学生甲小专家:应该是金币。

学生乙小专家:不对,应该是宝石。

学生丙小专家:我想应该是恐龙化石。

老师说:「有可能哦!但也有可能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让我们依照土地公给我们的指示地图去挖挖看就知道答案了!」

4.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

老师着学生去校园后操场进行「土地公有难」的探险之旅。让每个小朋友带着从家里带铲子,到了地图所标示的地点就开始寻找并到处挖让土地公困扰的东西,有人找到老师预藏的那包垃圾,但也有人不以为意继续挖。老师也不直接说找到了,因为看到他们挖得很高兴就让他们继续找,结果后来的发现让人觉得很惊讶。因为他们挖出很多塑料碎片,那是前几年学校操场在整修更换PU跑道所留下来的碎片,现在居然还埋在土里没清干净,有一些磨石子的石块,还有楼上教室掉下来的尺、一些文具用品。例如:橡皮擦、笔盖之类,而这些东西就埋在土里,反而后来挖掘的结果更真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却挖出了前几年学校尚未清除干净的废弃物,真是令人讶异,比设计的情况更真实。于是大家就将挖出来的各种东西拿回教室去。

5.讨论:

回到教室,教师让拿起来看这些不能腐烂的废弃物,讨论让土地公很困扰的东西是怎么来的?老师让同学对所看到的垃圾表示意见。

小朋友说:「天哪!真的!这个学校的跑道这么久了那个塑料皮竟然还不会腐烂还在那边。」

又有人说:「居然还有一个塑料袋包着的面包!」

老师说:「还有尺,我们班讨论的结果是东西真的不能乱丢,大地都没办法去消化这些东西。」班上同学接着继续表达自己的意见……

6.实际行动:

教师说明资源回收的方法,期待这样爱护地球的实际行动,资源回收的工作要主动做,随即进行资源回收的分类学习活动,大家非常的认真学习,并确实的完成,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单元之教学,藉由「专家的外衣」模式从教师入戏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实际经验,并在经验中察觉垃圾对大地污染的影响,进而理解资源回收的重要性。这是应用希思考特的「信以为真」教学环境系建立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兴趣,由学习者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产生之动力。据此形成:如何建立一个共同生活经验中关切的问题?如何发展问题?如何持续深入问题?以利于学生进入学习探索的情境中的小组演练。

教师入戏的角色必须顺应学生学习的情况而调整,要能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她的教学模式是要能为学生建立自然的学习环境,确立师生彼此的角色。希思考特认为:「戏剧的学习媒介功能是在即兴表演中产生,即兴表演的本质是在假设的共识中表现出生活的某一层面。」。因此,如何建立起一个令人信以为真的情况,让参与者自然地透过戏剧性的活动进行演练便显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