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活动
2017-09-12


有效利用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自身建构的过程,而各种建构活动需要的养分就是环境的沃土,环境支撑着幼儿的发展。区域环境无形中成为幼儿园一种宝贵的资源,在教育实践会发现,各年龄段的班级环境创设多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比如:活动范围较小;幼儿区域交往的伙伴相对固定。因此结合幼儿园园情及相对丰富的物质生态环境,我们寻求了新的区域环境创设策略,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

“生态区域”的开展拓展了原有的区域游戏模式,孩子们再不是仅限于班级活动室内不足2米空间的游戏,区域空间一下子动起来活起来了,幼儿园“生态区域”很好的诠释了空间资源和环境创设利用方面的低投入高产出,对幼儿的成长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老师真切感受到区域互动在幼儿个体建构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每位幼儿通过自身与区域的相互作用从互动、消化然后转化、构建成一个个发展的知识观。
一、“虫虫”动物区,孩子们观察的乐园幼儿园户外场地的一半是绿化带,各种植被茂盛,昆虫、鸟类每天都有见,自然而然生成了很多科学观察活动,在幼儿园砖铺的小道上,夏天雨水多受潮有很多的蚂蚁、小虫子之类小动物的出现。他们会每天穿过围栏,越过障碍,偷偷爬到大厅里。偶尔没有及时发现清扫就会引起孩子们的围观,起初我们要求保洁消蚁、灭虫,后来发现孩子们特别的喜欢。每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第一件事便去看蚂蚁,乐而忘返,做早操的时候会发现排队劳动的蚂蚁,晒太阳的时候会发现搬运食物的蚂蚁,更有细心的孩子发现了砖块间下有许多蚂蚁。自由讨论着蚂蚁的家在哪里?他们也上幼儿园吗?见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天天“看望”蚂蚁,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于是幼儿园在户外开阔的场地设置了“蚂蚁之家”活动区,幼儿亲自动手用泥巴布置蚂蚁的洞穴,蚂蚁的游乐场,高度、矮的,树状的,滑梯状的,甚至把留下气味的路线规划成蚂蚁的交通路线等等。班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始收集资料,选择各方面教材,组织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蚂蚁设计了自由观察、自由讲述、幼儿讨论、游戏学习歌曲,儿歌、画画等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身边事、物,关心动物的情感。进而深入激发幼儿象蚂蚁一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例如,一次雨后,蚂蚁之家积存了一个浅水坑,幼儿看到水中有蚂蚁,就蚂蚁会不会游泳的问题发生争论。他们的争论引来了好奇的同伴。为满足孩子们探究蚂蚁的欲望,老师取来的放大镜,大树叶,每组小朋友发一份,请小朋友取水,捉蚂蚁,观察,讨论。得到蚂蚁不会游泳的结论后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助蚂蚁逃生,就看一个小小的水潭内孩子们开始放救生工具了,树叶、小棍、石头、、、除此之外,活动区可供幼儿观察的动物非常的丰富,有螳螂、蚂蚱、瓢虫、西瓜虫、蛐蛐等等,孩子们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班级也根据户外生态主题的更换及时投放相应内容、相关的图片,请家长带领幼儿上网查看相关资料。形成家园互动。
二、“环保种植区”孩子们的天然自然角植物角的特点是:效果直观、易懂,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幼儿。植物角的活动内容是供幼儿观察和劳动,幼儿园充分利用四周绿化区,有目的地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本班的劳动。如 :小班幼儿的体质弱,动作发展差,那么主要就让幼儿观察和协助教师 <http://n.3edu.net/jstd/>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像给植物浇水等 。而大班则可安排值日生照顾植物角或组织幼儿集体清扫植物角。让他们自己商量都做哪些工作,谁干什么, 需要准备哪些工具等。让幼儿 <http://y.3edu.net/>劳动结束时能独立地收拾好工具,并且大家来评价劳动情况,幼儿既从中体验 到劳动的乐趣,又培养了从小爱劳动的品质。除了安排值日生按时浇水外,在课外时间,老师会以小组的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观察对象。看看谁种的植物先发芽,都长出了哪些植物,它们的芽有什么不同,哪种植物 长得快等等。孩子们观察着,议论着,十分感兴趣,也非常乐意浇水、除草等。今年的喇叭花在孩子们的照顾下开的格外多,格外漂亮。
而班级内根据户外的种植主题开展的相应活动也深受小朋友喜爱,比如用植物种子粘贴画,用叶子贴几何图形或动物,或者采集各种树叶、树种和野生植物,学会简单的保存方法,制成树叶画册、树种画册等。
幼儿园的“生态区域”打破了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幼儿拥有了更广泛的环境与信息资源,幼儿在活动中的选择性增强了。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玩伴和游戏方式,共享这个空间。        陈鹤琴先生强调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给予幼儿练习、实践的机会,而这种练习的最好机会是区域游戏,比如有个平时较任性散漫的大班孩子,与同龄玩伴在一起时总是别人谦让他,但在与小班幼儿交往中,他却努力约束自己,知道自己应该像个大哥哥处处礼让小弟弟、小妹妹。能力较弱的大孩子在弟弟妹妹面前会表现的自信能干。  开放式的区域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及社会性活动经验,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提高了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受到家园的一致好评。
相关推荐
有效利用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活动
有效利用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自身建构的过程,而各种建构活动需要的养分就是环境...
加强引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特别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与别人交往,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足。作为教师,我们...
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环境创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及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而环境则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
多元智能课程
我们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开设多元智能课程,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促进孩子在语言、思维逻辑、空间、人际关系、自...
奥尔夫音乐课程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音乐活动中,特制的奥尔夫乐器引导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有效利用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活动2017-09-12


有效利用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自身建构的过程,而各种建构活动需要的养分就是环境的沃土,环境支撑着幼儿的发展。区域环境无形中成为幼儿园一种宝贵的资源,在教育实践会发现,各年龄段的班级环境创设多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比如:活动范围较小;幼儿区域交往的伙伴相对固定。因此结合幼儿园园情及相对丰富的物质生态环境,我们寻求了新的区域环境创设策略,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

“生态区域”的开展拓展了原有的区域游戏模式,孩子们再不是仅限于班级活动室内不足2米空间的游戏,区域空间一下子动起来活起来了,幼儿园“生态区域”很好的诠释了空间资源和环境创设利用方面的低投入高产出,对幼儿的成长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老师真切感受到区域互动在幼儿个体建构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每位幼儿通过自身与区域的相互作用从互动、消化然后转化、构建成一个个发展的知识观。
一、“虫虫”动物区,孩子们观察的乐园幼儿园户外场地的一半是绿化带,各种植被茂盛,昆虫、鸟类每天都有见,自然而然生成了很多科学观察活动,在幼儿园砖铺的小道上,夏天雨水多受潮有很多的蚂蚁、小虫子之类小动物的出现。他们会每天穿过围栏,越过障碍,偷偷爬到大厅里。偶尔没有及时发现清扫就会引起孩子们的围观,起初我们要求保洁消蚁、灭虫,后来发现孩子们特别的喜欢。每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第一件事便去看蚂蚁,乐而忘返,做早操的时候会发现排队劳动的蚂蚁,晒太阳的时候会发现搬运食物的蚂蚁,更有细心的孩子发现了砖块间下有许多蚂蚁。自由讨论着蚂蚁的家在哪里?他们也上幼儿园吗?见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天天“看望”蚂蚁,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于是幼儿园在户外开阔的场地设置了“蚂蚁之家”活动区,幼儿亲自动手用泥巴布置蚂蚁的洞穴,蚂蚁的游乐场,高度、矮的,树状的,滑梯状的,甚至把留下气味的路线规划成蚂蚁的交通路线等等。班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始收集资料,选择各方面教材,组织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蚂蚁设计了自由观察、自由讲述、幼儿讨论、游戏学习歌曲,儿歌、画画等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身边事、物,关心动物的情感。进而深入激发幼儿象蚂蚁一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例如,一次雨后,蚂蚁之家积存了一个浅水坑,幼儿看到水中有蚂蚁,就蚂蚁会不会游泳的问题发生争论。他们的争论引来了好奇的同伴。为满足孩子们探究蚂蚁的欲望,老师取来的放大镜,大树叶,每组小朋友发一份,请小朋友取水,捉蚂蚁,观察,讨论。得到蚂蚁不会游泳的结论后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助蚂蚁逃生,就看一个小小的水潭内孩子们开始放救生工具了,树叶、小棍、石头、、、除此之外,活动区可供幼儿观察的动物非常的丰富,有螳螂、蚂蚱、瓢虫、西瓜虫、蛐蛐等等,孩子们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班级也根据户外生态主题的更换及时投放相应内容、相关的图片,请家长带领幼儿上网查看相关资料。形成家园互动。
二、“环保种植区”孩子们的天然自然角植物角的特点是:效果直观、易懂,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幼儿。植物角的活动内容是供幼儿观察和劳动,幼儿园充分利用四周绿化区,有目的地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本班的劳动。如 :小班幼儿的体质弱,动作发展差,那么主要就让幼儿观察和协助教师 <http://n.3edu.net/jstd/>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像给植物浇水等 。而大班则可安排值日生照顾植物角或组织幼儿集体清扫植物角。让他们自己商量都做哪些工作,谁干什么, 需要准备哪些工具等。让幼儿 <http://y.3edu.net/>劳动结束时能独立地收拾好工具,并且大家来评价劳动情况,幼儿既从中体验 到劳动的乐趣,又培养了从小爱劳动的品质。除了安排值日生按时浇水外,在课外时间,老师会以小组的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观察对象。看看谁种的植物先发芽,都长出了哪些植物,它们的芽有什么不同,哪种植物 长得快等等。孩子们观察着,议论着,十分感兴趣,也非常乐意浇水、除草等。今年的喇叭花在孩子们的照顾下开的格外多,格外漂亮。
而班级内根据户外的种植主题开展的相应活动也深受小朋友喜爱,比如用植物种子粘贴画,用叶子贴几何图形或动物,或者采集各种树叶、树种和野生植物,学会简单的保存方法,制成树叶画册、树种画册等。
幼儿园的“生态区域”打破了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幼儿拥有了更广泛的环境与信息资源,幼儿在活动中的选择性增强了。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玩伴和游戏方式,共享这个空间。        陈鹤琴先生强调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给予幼儿练习、实践的机会,而这种练习的最好机会是区域游戏,比如有个平时较任性散漫的大班孩子,与同龄玩伴在一起时总是别人谦让他,但在与小班幼儿交往中,他却努力约束自己,知道自己应该像个大哥哥处处礼让小弟弟、小妹妹。能力较弱的大孩子在弟弟妹妹面前会表现的自信能干。  开放式的区域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及社会性活动经验,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提高了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受到家园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