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教育不同阶段发展情况分析
2019-06-10

托育不同阶段发展是如何的呢?详细的分析托育教育的不同阶段的发展,详细的北京大风车幼儿教育集团汾西托育教育的不同阶段情况分析:

第一阶段(1949年之前)

国内最早托育机构出现在1929年,当时看到这个年份,非常佩服媒体把历史调研挖到这么早。当时,国民政府和中共领导的苏区、陕甘宁边区都开设托儿所,全国有托儿所119个,按类型涉及各个阶层,有劳工、农村、职业妇女和工厂托儿所。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政府鼓励开设托儿所的目的很明确,支持妇女从事抗战工作,满足抗战需要。

第二阶段(1949年-1978年)

这个阶段在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左右,托育行业继续升温。这个时候的行业背景是什么呢?城镇、机关单位、厂矿企业自办托幼机构,基层街道兴办托儿站,政府明确规定托儿所归卫生部领导,幼儿园归教育部领导,那时候部门管理归属比我们今天更明确一些。目的与第一阶段有点相似,还是鼓励把妇女解放出来,但解放的是妇女的劳动力,而不是抗战力,是为了加速社会生产的需要。在这个阶段,以1954年为例,全国系统的托儿所已经达到4000多个,哺乳室2600多个。

第三阶段(1978年-1995年)

整体来看,这个阶段是第二阶段上升期的顺延,但在第二阶段末段,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托幼机构的数目锐减,到这个阶段开始开始再次回升。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后,国家再次强调托幼是社会性事业,托幼提升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妇女的劳动生产力,不断推进大规模经济建设。1980年城乡入托率达到28.2%,1995年全国各级各类托儿所接近27万所。

第四阶段(1995年-2010年)

在这个阶段,国家开始强调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托育行业的发展掉头向下。不过这并非根本原因,影响托育热度骤减的最大影响力是国家明确提出企业不能办社会的口号,自此托儿所开始从国企与集体制企业中剥离。本来这个剥离可以是托育自此开始市场化快速发展的契机,但从强有力的母体中脱离到市场大潮中后,却遭遇出生人口下降,以及管理归口部门不明确等现实,导致托育的市场化在此阶段并未形成,反而遭受了灭顶打击。2000年集体性托幼机构减少5万家以上,到2010年国家集体办托儿所基本消失,入托比例仅为0.9%。

第五阶段(2010年-2014年)

经历了第四阶段的冷却之后,托育机构以零星的状态存在,基本没有太强的品牌化意识与动力。与此同时,海外的早教理念随着金宝贝、美吉姆等一些优质品牌的引入,进入中国家长的视野,成为重要的早期教育启蒙者。早教的发展在国内渐入佳境,而一些已经成立5-10年的托育机构则依靠口碑走小而美的路线,建立了各自一小群稳定的客户关系。

第六阶段(2014年-2017年)

托育的需求在这个阶段逐渐旺盛起来。早教领域的竞争加剧,一些品牌或者机构开始寻求自身业务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尝试全日制托管业务。部分幼儿园也开始尝试年龄段的下探。跨界人才也开始关注日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极小型的连锁品牌渐露头角,但托育行业整体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七阶段(2018年至今)

历史行进到当下,幼儿托管成为确定性刚需,又逢学前教育政策密集出台,托育领域在政策端与市场端被显著关注,资本也开始积极进入,品牌化的托育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展曲线开始继续上行。



相关推荐
托育行业怎么进行招生?和幼儿园招生一样吗?
进入托育行业最担心的就是招生!那么托育行业怎么进行招生?和幼儿园招生一样吗?招生不是一个阶段内举办一两场活动,而应该是一种...
为什么很多人说少儿编程特别有用?不学就跟不上时代!
从最开始的互联网,到大数据,再到人工智能,刚刚开始流行的元宇宙。说句实话,感觉自己都跟不上时代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跟上时...
感统课和早教课?上早教课能不能代替感统课?
近年来,感觉统合的概念经常被提及,感统训练的必要性也被越来越多家长所知晓,但还是有一部分家长对感统训练存在误解,认为感统...
怎么选择合适的早教机构?孩子为什么要早教?
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早教机构,那么怎么选择合适的早教机构?孩子为什么要早教?...
不当程序员,孩子学编程有什么意义吗?
很多家长面对少儿编程就一个态度“不当程序员,孩子学编程有什么意义吗?”那么少儿编程真的毫无意义吗?...

托育教育不同阶段发展情况分析2019-06-10

托育不同阶段发展是如何的呢?详细的分析托育教育的不同阶段的发展,详细的北京大风车幼儿教育集团汾西托育教育的不同阶段情况分析:

第一阶段(1949年之前)

国内最早托育机构出现在1929年,当时看到这个年份,非常佩服媒体把历史调研挖到这么早。当时,国民政府和中共领导的苏区、陕甘宁边区都开设托儿所,全国有托儿所119个,按类型涉及各个阶层,有劳工、农村、职业妇女和工厂托儿所。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政府鼓励开设托儿所的目的很明确,支持妇女从事抗战工作,满足抗战需要。

第二阶段(1949年-1978年)

这个阶段在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左右,托育行业继续升温。这个时候的行业背景是什么呢?城镇、机关单位、厂矿企业自办托幼机构,基层街道兴办托儿站,政府明确规定托儿所归卫生部领导,幼儿园归教育部领导,那时候部门管理归属比我们今天更明确一些。目的与第一阶段有点相似,还是鼓励把妇女解放出来,但解放的是妇女的劳动力,而不是抗战力,是为了加速社会生产的需要。在这个阶段,以1954年为例,全国系统的托儿所已经达到4000多个,哺乳室2600多个。

第三阶段(1978年-1995年)

整体来看,这个阶段是第二阶段上升期的顺延,但在第二阶段末段,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托幼机构的数目锐减,到这个阶段开始开始再次回升。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后,国家再次强调托幼是社会性事业,托幼提升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妇女的劳动生产力,不断推进大规模经济建设。1980年城乡入托率达到28.2%,1995年全国各级各类托儿所接近27万所。

第四阶段(1995年-2010年)

在这个阶段,国家开始强调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托育行业的发展掉头向下。不过这并非根本原因,影响托育热度骤减的最大影响力是国家明确提出企业不能办社会的口号,自此托儿所开始从国企与集体制企业中剥离。本来这个剥离可以是托育自此开始市场化快速发展的契机,但从强有力的母体中脱离到市场大潮中后,却遭遇出生人口下降,以及管理归口部门不明确等现实,导致托育的市场化在此阶段并未形成,反而遭受了灭顶打击。2000年集体性托幼机构减少5万家以上,到2010年国家集体办托儿所基本消失,入托比例仅为0.9%。

第五阶段(2010年-2014年)

经历了第四阶段的冷却之后,托育机构以零星的状态存在,基本没有太强的品牌化意识与动力。与此同时,海外的早教理念随着金宝贝、美吉姆等一些优质品牌的引入,进入中国家长的视野,成为重要的早期教育启蒙者。早教的发展在国内渐入佳境,而一些已经成立5-10年的托育机构则依靠口碑走小而美的路线,建立了各自一小群稳定的客户关系。

第六阶段(2014年-2017年)

托育的需求在这个阶段逐渐旺盛起来。早教领域的竞争加剧,一些品牌或者机构开始寻求自身业务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尝试全日制托管业务。部分幼儿园也开始尝试年龄段的下探。跨界人才也开始关注日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极小型的连锁品牌渐露头角,但托育行业整体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七阶段(2018年至今)

历史行进到当下,幼儿托管成为确定性刚需,又逢学前教育政策密集出台,托育领域在政策端与市场端被显著关注,资本也开始积极进入,品牌化的托育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展曲线开始继续上行。